活力全运魅力大湾区——第十五届全运会为粤港
发布时间:2025-11-18 10:43
当开幕式烟花在广东奥体中心绽放,当火炬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沿岸传递,当吉祥物出现在圣公会遗址前。这是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,也是大湾区共同发展的里程碑。从赛事筹备到文旅消费,从大众参与到文化认同,全运会以体育之名,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。跨境赛事促协同发展 15日一早,跨境马拉松起跑地深圳湾体育中心外,人声鼎沸。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站在起点,目光紧盯着他们想要的赛道——一条“从深圳到香港”的路线。 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跨海大桥种族。感觉很新奇。”云南队的张德顺在获得女子马拉松冠军后说道。“赛道展示了深圳和香港的地标建筑。不仅是马拉松,更是全运会史上首场跨越粤港澳的跨境赛事——公路自行车个人赛8日圆满结束,引发热议。车队从珠海博物馆出发,穿越港珠澳大桥,途经澳门、香港。海风和观众热烈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,演绎出精彩的动作。“我们采用了面部识别, “预检等技术手段。”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韩峰表示,运动员在231.8公里的赛道上6次过港,即可享受“无刹车”的过关体验。这三个区域的医疗和安全就像接力赛一样无缝连接。 “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合作。”香港特区政府全运协调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表示,三地在共同筹办全运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。“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和遗产,为大湾区今后共同举办更大的活动奠定了基础。”澳门海关表示,通过三地的合作机制,此次活动加强了粤港澳在全运会的务实融合。粤港澳大湾区在通关、安防、物流等领域的合作,为未来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充分体现了大湾区“一国两制”协同发展的强大效益和光明发展前景。体育赛事拉动文化消费和旅游。十五运会竞技比赛主要售票项目有32个,除部分项目因场地限制不对外开放外,所有赛事均安排售票。十五运会开闭幕式期间举行的群众性赛事以及残奥会其他15个主要项目也纳入可承办的赛事范围。可售票张数为预计突破500万,比往届多了 14日晚上,香港市民叶先生特意来到启德观看七人制橄榄球比赛,为闯入决赛的香港男队加油,他的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。回家!”这些国运会不仅激发了全国人民观看比赛的热情,还掀起了特色消费和文化旅游活动的热潮。在广东,各类体育嘉年华活动正在充分激活市民的体育基因;在香港,网球公开赛、单车节等多项赛事交替举办,不断创造精彩时刻;在澳门,全运疯狂派对、啦啦社区同乐日等活动,丰富了“澳门旅游”的多元联系……活动期间,大湾区旅游消费文化明显增多,相关酒店、机票、火车票、景点搜索量大幅增加,零售、餐饮等行业也带来了销售。据第十届全运会及特残奥会香港事务协调办公室统计,截至10月底,特许产品销售总额在香港的营业额突破1000万港元。 “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喜多门票,还增加了文创产品和周边商铺的消费。”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树培表示。 “很多观众看完比赛后都会去吃晚饭、夜宵,这带动了周边的经济。”澳门特区政府与澳门中华总商会联合举办“全运会暨社区消费大奖”,于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派发总计4.85亿澳门元的消费折扣。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兰表示,澳门将利用全运会平台,进一步深化文化、体育和旅游资源的交汇和开发,推动“赛场即景点、看比赛”的融合模式。竞争是旅游”,旨在将赛事打造成文化、体育、旅游深度融合的媒介,全民欣赏激发情感共鸣。如果说体育赛事是三地现实的融合,那么火炬接力则代表了人们精神的共鸣。本届全运会火炬传递采用了“三地联动、四城同传”的模式,每一路段的传递都汇聚了三地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城市美景。火炬落地的地方,大批市民和游客聚集在一起,在香港尖沙咀,市民陈先生和他8岁的女儿挤在人群的前排,“男孩问我为什么大家这么兴奋,我告诉他,因为火炬传递是团结和希望。”说起在家里举行的盛大活动,69岁的澳门市民范金红很兴奋,他曾参加过100天的太极拳比赛。临近全运会。 “我希望借此机会,让我们的体育产业更上一层楼,让大家看到澳门这样一个小地方的体育是可以发展的。”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主席霍震霆表示:“粤港澳三地将共同举办全运会”,这有利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体育交流,也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国家平台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,增强国家认同感,成为三地人民的纽带。地方 编辑:郑建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