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胜“十四五”,打赢决战
发布时间:2025-10-18 10:45
战胜“十四五”,打赢决战|共绘黄河精彩画卷——沿黄省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质量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 题:描绘黄河壮丽画卷——沿黄省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黄河流域各省区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全面开发、多层次深化黄河保护和治理,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,合流描绘黄河宏伟画卷,努力把黄河打造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钍全流域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。天刚蒙蒙亮,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大别列村,53岁的韩大午身穿红色制服,来到自家门前的黄河边,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。大别列村有一支志愿巡河队。韩大乌带等30余名村民自愿定期巡黄河。 “我们每天巡逻河道约3公里,不仅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黄河,还能利用志愿者服务时间,兑换村里的一点点日常所需,大家都很积极主动。”韩大五代说。循化县委书记曹良泰表示,循化县建立了监督考核、建筑垃圾管理、固体废物清运、污水处理、公共环境保护等五项机制。动员起来,担当母亲河的守护者。三门峡市是黄河入河南省的第一站,地势起伏,河道蜿蜒。黄河支流红农涧河沿岸,黄色生态廊道沿线休闲站星罗棋布,滨海小道干净美丽。 “这里有一个儿童游乐场,周末我们就会带着家人来这里,靠近黄河。”三门峡灵宝市民李占胜沿着河边散步时说道。秋季,黄河口沿岸,“迎宾红地毯”碱蓬进入最佳观赏季节,候鸟们不停地捕食、寻找食物。盐碱土壤中根系旺盛的植物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,提高肥力,还可以为底栖生物提供养分。其蓬勃发展证明了EC的持续改善黄河口生态.新乡新亚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站在河南绿色发展的“脊梁”上,通过系统节水,实现了从高耗水到高效用水的转变。改造前,其制浆工艺一直采用每吨纸浆65立方米水。通过发展专业化污水处理设施、优化制浆造纸工艺、设置专职水环境处理防护等措施,该工艺用水量已降至每吨纸浆25立方米,水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。沿黄省区大力推进节水灌溉,推动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……产业与新旧动能转换。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往的高耗能产业逐步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文化旅游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替代,持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。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水湖。过去,由于其他开发和管理使用,湖区水质恶化,浮游生物和野生鱼类数量急剧下降。如今,经过生态环境的全面整治,东平湖又恢复了生机。山东沿海地区煤炭、石油等资源丰富,化工、炼油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。山东优化石油产业布局结合实际,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转型,规划发展沿海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,推动产业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集群化升级。在渤海莱州湾,由76万块光伏组件组成的蓝色矩阵不断散发着电能。今年5月,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室外光伏发电并网发电。该项目将为我国陆上光伏规模化发展做出贡献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必须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心态。今年9月,黄河流域九省区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并签署协议,推动流域检验检测、认证认可成果等质量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和认可。多项措施已确保黄河安全。在黄河下游,洪涝灾害是沿海人民劳动生活的重大隐患。为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,国家正在建设黄河下游“十四五”防洪工程,涉及河南、山东两省42个县(区)。除了工程保障外,许多新技术为黄河安全提供了保障。无人机、卫星遥感监测卡夫斯尼布河情、光电测沙仪快速测量河水含沙量、5G视频监测水库大坝运行等新技术,让古老的黄河有了“智慧大脑”,从管理走向“智慧”管理。今年10月,黄河洪水一号通过机甲信息共享针对黄河支流雨水情况,山东省黄河局实时掌握大汶河流域拦河坝、金堤河、长平潭地区水流情况,精准控制东平湖流量。现在,随着黄河汛期的临近,山东黄河洪泛区的群众不用担心。通过黄河洪水搬迁工程,山东60万百万洪水居民成功搬迁新居。今年,保平安、加强援助、兴产业、谋发展等举措,让黄河地区人民的家园更加美好。 (超过) 编辑:舒梦清